关闭广告

政要纷纷访华后,欧洲心态有了哪些变化

环球网资讯12384人阅读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欧洲政要纷纷访华后,中欧关系会走向何方?”带着这样的问题,以及促进中欧民间友好的目的,5月中下旬,全球化智库(CCG)专家代表团一行6人走访爱沙尼亚、德国、法国和比利时。在为期15天的欧洲“二轨外交”调研系列活动中,代表团参与多场高端论坛、研讨会,并与数十位政要、国际组织与智库负责人进行深入对话,既广泛倾听国际声音,也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与主张。从塔林的伦纳特·梅里会议到柏林的全球解决方案峰会,从与阿斯彭研究所、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等机构对话,再到与欧盟对外关系的主管部门——欧盟对外行动署(EEAS)交流,代表团成员在亲身体会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的同时,也对欧洲对华真实且复杂的心态有了更多了解。


波罗的海国家想“重启新生活”

这是CCG在一年内的第四次欧洲之行。2022年6月底,我们在疫情的重重阴影之下先飞往美国,随后前往柏林、巴黎和布鲁塞尔,寻求打破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障碍。去年11月和今年2月中旬,我们又两度赴欧,参加第五届巴黎和平论坛、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我们本次行程中增加了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一站,参加在那里举办的以爱沙尼亚前总统伦纳特·梅里的名字命名的国际会议——伦纳特·梅里会议。

濒临波罗的海的塔林,历史上曾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由于历史原因,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国家对俄乌冲突进展和俄罗斯的外交走向感到十分焦虑。本次伦纳特·梅里会议主题是“重启新生活”。据说这一主题取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作品《新生》,与当下大背景结合,有重组国际安全秩序的寓意。据我们观察,这次会议实际上讨论的还是俄乌冲突对国际安全秩序的影响。

我们是本次伦纳特·梅里会议现场仅有的中国智库学者,并见到今年4月刚刚连任的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以及立陶宛总理希莫尼特、拉脱维亚总理卡林什。会议期间,波罗的海国家领导人都表现出强硬的对俄态度,甚至主动维护美国推动北约参与俄乌战争的领导地位。相对来说,现场发表演讲的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韦斯塔格女士语调缓和一些,但在对俄立场上同样也没有丝毫松动。

我们拜访爱沙尼亚议会,在同议长胡萨尔以及议会国防和对外委员会主席等人交流时发现,波罗的海国家高层非常关注中方今年2月24日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同样,他们对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5月中下旬对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欧盟总部和俄罗斯的访问非常期待。这次欧洲之行,我们明显感觉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欧洲精英人士认可中国在劝和促谈中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

因俄乌关系陷入僵局,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士认识到单独依靠西方难以结束冲突,其中一部分人士转而向中国寻求解决方案。在同欧盟著名智库欧洲政策中心(EPC)共同举行的研讨会中,一位欧洲专家认为,欧盟部分成员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看法,越来越向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金砖国家靠拢。

是“重新挂钩”,还是“去风险”?

在德国首都柏林,当地政府机构、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机构大多还悬挂着蓝黄两色的乌克兰国旗,这与我们今年2月参加慕安会时所见相同。但在2023年全球解决方案峰会现场,基调已有所变化。如这次峰会主题是“重新挂钩:迈向可持续、包容和共同的未来”,大会专刊还专门发表了我们撰写的有关“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的文章。

德国总理朔尔茨出席全球解决方案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我们都坐在前排。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演讲中强调“多极化的世界已经到来”。朔尔茨说,单极世界已不复存在,有效的国际秩序必须反映当前多极世界这一现实。会议期间,我们还和美国及欧洲的智库学者举办了3场中西对话。

巴黎和布鲁塞尔是调研欧洲对华真实心态的必访城市。在法国和比利时,我们与欧方人士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去风险”和“战略自主”两个关键词上。显然,4月初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华引发的欧盟外交政策大讨论余波未尽。我们在巴黎与法国阿斯彭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中欧关系研讨会,邀请到法国多家智库总裁和前总理拉法兰等重要嘉宾。

此外,在法国期间,来自巴黎和平论坛、经合组织(OECD)、法国亚洲协会、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经济学院等机构的学者与我们交流时,都对马克龙中国之行,以及法国更加强调欧洲战略自主的理念表示非常赞赏。对CCG提出的中美欧可以举行G3对话,就全球议题和帮助南方国家开展对话与合作的建议很多人也很欣赏,认为“欧盟可以起到协调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接触到的欧洲人士大多会提到冯德莱恩提出的“去风险”之说,并就“去风险”与“脱钩”之间的差异不停地进行解释。有的强调,欧盟“去风险”并非专门针对中国,而是欧盟根据自身经济和安全环境评估后作出的战略决策。有的最后把话题绕回到俄乌冲突上面,认为正是因为俄乌冲突升级,才会引发欧盟“去风险”的思考。有的则解释,欧盟“去风险”很大程度上也是针对俄罗斯来说,对于中国而言,他们认为“去风险”也就是保持多元化的意思,欧盟需要根据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来决定对中国的态度。

在欧盟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我们参加了欧亚中心为欢迎CCG举行的午餐会,与欧亚中心副主席、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挪威籍)、欧盟对外行动署中国部门负责人多米尼克·波特等人展开交流和讨论。CCG还与长期对话伙伴——欧洲政策中心(EPC)举行3场研讨会,分别讨论了中欧关系、气候变化和健康合作。冯德莱恩在访华前到EPC发表演讲,可见该智库在欧洲特别是对华政策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看得出,欧方想通过这3场对话体现出“精心的平衡”:在讨论完“长期危机时代背景下的中欧关系”后,还要突出双方未来的两大重要合作方向——气候变化和卫生健康。从这些精心的准备和安排,不难看出中欧关系正在进入一个微妙时刻。

“美国印太概念是‘印不印,太不太’”

微妙之处就在于,欧盟现在看待中欧关系的心理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无论是与我们会面的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总司长贡纳尔·维冈还是多米尼克·波特等人都表示,欧盟及中国最近这几个月频繁的交流和重启相关机制让他们感到欣喜,并期待中国在调停乌克兰危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但另一方面,一些欧洲人士还在重弹欧盟2019年给中欧关系定下的老调。一位EPC的专家对我们说,中国是“对手”“竞争者”“伙伴”的三重定位在中欧关系中的权重分布不一样,但这一两年来,“对手”的权重是上升的。

过多地将中国看成“对手”,让欧洲很多人士有所担心:“欧盟是否跟随美国太紧?”他们认为,欧洲寻求战略自主政策由于俄乌冲突升级而受挫,如果中国劝和促谈能加快危机的和平解决,那么将会极大改善中国与欧洲,甚至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关系。

同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总司长贡纳尔·维冈的会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们对欧盟诉求的认知。维冈是德国人,身材高大,说话彬彬有礼。在跟我们交流时,他说在座参加会见的六七位欧盟官员都来自不同的欧洲国家,很多同事的祖辈可能以前都相互厮杀过。他表示:“欧盟不希望在祖辈相互打仗后,后辈还在继续打仗。”谈及乌克兰问题,维冈提到欧盟的价值观,认为欧盟本身就是一个很成功的和平项目,各方致力寻求和平。在欧盟内部通过经济联盟实现了和平,由此构建了欧盟最大的软实力。

在巴黎南郊的让·莫内故居,让·莫内之孙、让·莫内研究所董事长热情接待了我们。让·莫内被认为是与戴高乐比肩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法国人之一”,他最大的成就是参与了1950年《舒曼声明》的签署,宣告了欧盟前身“欧洲煤钢联盟”的诞生。交流中,我们谈到“中欧在很多地方是有共同点的”,如“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中国对欧外交政策中的常见表述。2017年,马克龙提出欧盟要实现战略自主后,支持欧盟走向战略自主也成为中国对欧政策的基本态度之一。

然而,时至今日,欧洲似乎仍在纠结于何为“战略自主”。无论是在巴黎,还是在布鲁塞尔,欧方均提到欧盟对美和对华并非“等距离外交”,并表示欧盟肯定会更倾向于美国。德国总理朔尔茨提出的“多极世界”,在欧盟内部也不乏反对的声音。不过,也有欧方人士向我们表示,许多欧洲政府的前官员或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不愿意卷入中美之间的对抗之中。他们表示,作为盟友,美欧有共同价值观,但和中国又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欧盟自身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在追随美国的同时,欧盟又对美国的一些对华战略概念没有明确的认知,或者说,利益诉求尚未明确。这次在欧洲我们也听到一些很有意思的说法,很多欧洲人士对美国挂在嘴边的“印太”概念有不同认识,他们表示:“印太概念是‘印不印,太不太’(Indo-Pacific is neither Indian nor Pacific),其中印度洋地区不包括非洲和中东,太平洋地区不包括中国和拉美。”

希望到中国实地体验“中国故事”

一年内先后4次到欧洲调研,很多欧洲人士向我们提出希望多到中国走走看看、实地体验“中国故事”的强烈愿望。一些人希望,在后疫情时代到访中国时能更加方便,少一些“堵点”。比如,有欧洲朋友结合自身经历说,中国的移动支付便利性领先全球,以至于到了中国会产生“代差”。有的建议,中国铁路部门可以为使用外国护照的游客提供购票、进站、登车等全方位便利,入境旅游签证和144小时免签过境的门槛还可以再降低,如将免签过境的时间进一步扩大到288小时。

按照这些欧洲人士的说法,大幅降低“入境游”的门槛是中方反“脱钩”效费比最高的选项。这是因为“来华始有知华,知华始有亲华”,中方既可以获得经济收入,也可以改善外国人对华观感。有人引用马克·吐温的话说,“旅行对偏见、偏执和狭隘是致命的”。还有人引用英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的话说,“旅行就是发现每个人对其他国家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一些欧洲朋友说,过去3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欧洲国家的公民对中国的好感度有所下滑,但相比年长者,年轻人对中国的观感普遍来说相对较好。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无论是智库学者还是普通游客,他们应当是中方多做工作的对象。

在国际局势紧张情况下可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正在成为世界和平与稳定新的压舱石。此次欧洲之行,中欧双方都为促进民间交流出谋划策。明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两国政府决定共同举办中法旅游文化年。此外,中方还欢迎法方担任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宾国。我们也向法国同行提出中法可互相邀请青年到对方国家旅游,增进中法人文交流的建议。(作者分别为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秘书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美国能源部长:中国电动车涌入美国市场的能力引人担忧

盖世汽车 浏览 8438

贝克汉姆全家照太微妙 富豪儿媳疑与次子女友不和

好丹 浏览 14174

孙怡自曝想上《再见爱人3》 直白发言引复合猜测

盖饭娱乐官方号 浏览 12207

姚安娜出道俩月人气惨淡 3月没公开行程均在训练

网易娱乐专稿 浏览 19295

要冲超?绿城一反常态连签三名王牌新援入队,两人曾效力鲁能

趣看热点 浏览 27894

李子峰求婚,第一眼看成李易峰?李子峰就是张天爱的前男友

趣看热点 浏览 19798

买皮卡送飞机 今天盘点一下这些狠角色

趣看热点 浏览 22288

三方会谈近10小时,亚阿两国同意暂时停火

趣看热点 浏览 17609

哈曼:拜仁对凯恩骑虎难下了,他能在德甲进25球但特尔也能进20个

直播吧 浏览 10358

发现了么?《安家》罗晋暗戳戳秀恩爱!长跑比赛号码是唐嫣生日

趣看热点 浏览 30836

大家看到王霜击败对手进军东京奥运会,却没有看到去年因疫情滞留在家的她

趣看热点 浏览 18580

市监总局:规范新能源汽车检测收费 严查违法行为

中国经济网 浏览 9074

美中情局局长听取乌方“停火谈判”计划

界面新闻 浏览 11982

三亚旅游局回应李湘退租事件,李湘地域黑声明引来官方入场

趣看热点 浏览 150859

已生龙凤胎?何超莲近照曝光 身材纤瘦力破谣言

扒虾侃娱 浏览 12164

降价当头、新车将至,非头部品牌能拼出个黎明吗?

百姓评车 浏览 6983

韩国称沙尘暴源于中国,你们韩国没有自己的气象专家吗?

趣看热点 浏览 576025

辛巴或被判15年是什么情况?假燕窝事件涉案金额巨大

趣看热点 浏览 18064

匈牙利高官:北约和欧盟国家已事实上参与俄乌冲突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1424

福田汽车发布公告:2017年度国家新能源推广补贴资金到账

趣看热点 浏览 20195

以为丁真在西藏丁真是四川小伙,四川:原来爱会消失

趣看热点 浏览 17991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2,版权所有 qukanredian.com
沪ICP备20002587号-1